馬來西亞經濟在今年第 2 季繳出令人驚喜的成績單,單季 GDP 達 5.4%,比第 1 季的 4.7% 更上層樓。雖然許多經濟學家對這個國家的經濟前景仍表隱憂,不過分析師認為,馬來西亞經濟上仍面對許多挑戰,但核心問題卻在政治。
惠譽上周發表對馬來西亞經濟看法,認為財政赤字與負債的問題,仍值得擔心。經濟顧問公司 Centennial Group Inc 研究主管 Manu Bhaskaran 認為,馬來西亞經濟未來幾季必定會放緩,主因是其高度出口導向經濟,無法避免全球經濟局勢的影響。
不過,Bhaskaran 強調,國內需求可以減輕全球經濟的衝擊。結構性問題,像是經濟競爭力、家戶負債與上升的財務弱點,都還依然存在,但可藉由改革來解決。但這些改革卻可能因為政治問題而延遲,因此,症結在政治,而非經濟。
■兩大因素帶動成長
就經濟來看,就像馬來西亞周邊出口導向的亞洲國家,會遇到的麻煩總躲不掉,南韓、台灣及新加坡,都遭到相同的困難。而馬來西亞還能在過去幾個月維持發展,有兩個主要因素:
首先,政府強勢介入,轉移低收入家庭的債務及公務員的加薪,提高了消費支出。在政府的 ETP 計畫下,公共投資提高了 28.9%。這部分的助力雖無法持久,但政府自 2004 年以來的改革,開始見到成效,這是第 2 個因素,影響也更能持久。
馬來西亞政府主權基金 Khazanah,致力於提升政府的效率,在經濟推升扮演了重要角色。藉著放鬆管制,改善整體投資氣候,吸引更多私人資本進入,也因此,私人投資在第 2 季上升了 24.6%。由長期來看,這樣的改革有助推升經濟,而隨著改革加深,目前的結果也是比較正面。
■投資優勢
世界銀行的經商便利度 ( ease of doing business) 排名,馬來西亞從 2011 年已經還不錯的第 23 名,更進步到第 18 名,其競爭力排名也在上升,在 A T Keaney 2012 年外國直接投資信任指數排名,馬來西亞名列第 10 名最吸引外資的國家。
馬來西亞目前投資占 GDP 比重,已經飆升到 28.5%,是自 1990 年代後期財政危機以來的新高,高比例的投資,成為推升這個國家經濟的重要因素。
馬來西亞的優勢之一,是年輕的人口,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,包括中國,都有勞動力老化的現象。相對於較少的人口,其天然資源,如石油、天然氣及棕櫚油,就來得豐富,雖然製造部門喪失了一些魅力,馬來西亞在高價值活動,像是電子製造業,還是有不錯的競爭基礎,也展現出他們在一些新領域,如太陽能電池板及石油/天然氣相關化學品的實力。
■待走出新局
然而,馬來西亞也面臨陷入「中等收入陷阱(middle-income trap)」的真正風險,過去 100 年來,許多國家都在經濟成長進入「撞牆期」,最後導致長期停滯不前,進入經濟轉型的困境。他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麻煩,但未來可能掉入這類的陷阱。
就像他的亞洲鄰國,在 1990 年代後期,馬來西亞遇上雙重危機,包括亞洲金融風暴及中國的崛起。由上而下來看,政策並未幫助他們通過那樣的挑戰,而由下而上來說,失敗的經濟策略遺毒仍在,也導致先前經濟的困局。
什麼樣的改革有助避開中等收入陷阱?自由化及正面的行動,通常是改革的重點,這就長期來看關係重大,不過卻也不是目前改革的單一重點。以目前來說,馬來西亞能更有效率地改革,讓經濟成長更平順,也會使得往後遇到的困難更少。
以財政困局來說,合理的貨物及服務稅的補貼,有助改善情況。而上升的家戶債務,是個潛在的風險,不過也在逐步解決中。馬來西亞國家銀行正緊縮法規限制,有助提供緩衝,讓家庭資產逐步支付債務,如果能持續保持驚覺,應可避免這成為嚴重的問題。
■政治扮關鍵
貪污及任人唯親,是馬來西亞經濟走上正軌,要面對的真正挑戰。馬來西亞的清廉指數仍在惡化,由 2001 年的 36,到 2011 年的 60,這才真正需要根本的反思。
政治是馬來西亞經濟進步的關鍵,有幾個理由。首先,要避開中等收入陷阱,總是需要一些高成本的政治上的管理。例如,在經濟更為激爭,補貼逐步減少時,無效率的公司會上升,而帶來失業的增加。如果此時政治上變動頻繁,政府很難以長期的觀點,來處理這種短期的困局。
另外,在改革的過程,總有輸家及贏家,輸家有可能進一步妨礙改革的進行。同時,如果政府的政策有很大不確定性時,投資也會縮手觀望,或是移轉到國外。
因此,馬來西亞經濟必須逐漸邁向新的階段,但要能做到這一點,就非達到結構性改革不可。果真能做到這點,Bhaskaran 認為,馬來西亞經濟就可能有驚人的成長。
留言列表